2025年癌症險解析基本認識、保障範圍與規劃技巧

 癌症險

立即預約 免費諮詢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11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0,293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

癌症不僅威脅健康,更可能瞬間摧毀家庭經濟基礎。在醫療費用不斷攀升的今日,如何透過適當的保險規劃來轉嫁這項風險,成為現代人在面對生活與實現自我之餘,不可忽視的重要規劃。

癌症險的定義與保障範圍

癌症險,又稱為防癌險,是針對癌症疾病風險專門設計的保險商品。與醫療險不同,癌症險聚焦於提供罹患癌症後的保障,其主要目的是在被保險人不幸罹患癌症時,提供足夠的保險金,減輕因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

2019 年開始,保險局針對癌症定義將癌症嚴重程度分級,包括:

  1. 初期癌症:原位癌或零期癌、第一期惡性類癌、第二期(含)以下且非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
  2. 輕度癌症:第一期大腸直腸癌、第一期子宮頸癌、第一期黑色素瘤等特定輕度癌症
  3. 重度癌症:除初期及輕度以外的所有癌症

不同等級的癌症,其理賠比例也有所差異,這種分級理賠設計,讓保險保障能與癌症嚴重程度及治療成本相對應。

台灣癌症發生率與醫療花費現況

根據華人癌症資訊網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正逐年年輕化。以近30年來的數據觀察,40歲以下族群每10萬人的癌症發生率呈現穩定上升趨勢:1990年約為25人,2000年攀升至43人,至2020年更突破60人,顯示年輕世代罹癌風險已不容忽視。

在醫療費用方面,若所需治療未納入健保給付,如部分癌症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整體療程費用往往高達百萬元以上,對多數家庭而言,將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

癌症險要買嗎?從保障角度思考

從風險角度看,健保制度在癌症治療方面提供了基礎保障,許多治療項目都有健保給付,大幅減輕患者負擔。而癌症險則可作為健保的補充,協助患者在以下方面獲得更多選擇

  1. 治療選擇擴展:部分尚未納入健保的新型治療或藥物,透過癌症險理賠金可增加選擇機會
  2. 收入中斷補償:治療期間可能無法正常工作,理賠金可協助彌補收入減少的困境
  3. 治療無後顧之憂:有足夠保障能專心治療,不必因經濟壓力而影響治療方針

綜合考量,透過合理配置,投保癌症險能在健保基礎上建立更完整的保障網絡,讓自己和家人多一層安心。

立即預約 免費諮詢

癌症險的主要類型與特色比較

癌症險商品設計多元,包含一次給付型、療程給付型以及各保險公司依自家規劃所推出的其他商品。了解各類型癌症險的特點、優缺點及適用情境,能讓您根據個人需求與預算做出最適合的選擇。此外,癌症險與其他健康險種搭配投保,更有助於建立全面且不重複的保障網絡。

一次給付型與療程給付型癌症險

癌症險依照理賠方式主要可分為「一次給付型」與「療程給付型」兩大類,各有優勢與適用情境。

一次給付型癌症險

顧名思義,當被保險人確診罹患癌症且符合保單理賠條件時,保險公司會一次性給付約定的保險金。其最大特點在於理賠比較迅速,讓患者能在確診初期即獲得一筆資金,用於規劃後續治療或彌補因疾病帶來的收入損失。

療程給付型癌症險

則是依據患者接受的各項治療療程給付保險金,如住院給付、手術給付、化療/放療給付等。這類保單的特色是保障期間較長,能夠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持續提供經濟支援。

多次給付型癌症險

除了上述兩種主要類型外,市場上還有「多次給付型癌症險」,在罹癌第二年後若仍持續存活,會再次給付保險金,提供持續的經濟支持。

這類產品大多數情況下通常包含:

  1. 初次診斷給付:確診即可獲得一筆金額
  2. 分級加倍理賠:依癌症嚴重程度(初期、輕度、重度)給予不同倍數理賠
  3. 生活照護金:罹患重度癌症後若持續存活,每年可獲得額外給付,最長給付上限依每家保險公司而有所不同
  4. 保費豁免:有些保單在確診重度癌症後免繳剩餘保費

類型

多次給付型癌症險

一次給付型

療程給付型

理賠時機

確診後立即理賠初次金+後續照護金

確診後即可申請理賠

依各項治療療程完成後申請

理賠特色

一次性給付+一定年限照護金

一次性給付

依治療項目分次給付

保障持續性

初次理賠後仍有後續照護金

一次理賠後結束

可理賠至上限

 

在選擇時,建議綜合考量自身經濟狀況、風險承受度及家庭責任等因素。視需求及預算搭配保險商品,確保在癌症的不同階段都能獲得適當的經濟支援。

立即預約 免費諮詢

定期癌症險的特點

定期癌症險是指保障期間有特定年期或至特定年齡(如86歲)的保險商品。

定期癌症險的主要特點包括:

  1. 保障期間彈性:可以選擇與個人風險高峰期相符的保障期間
  2. 預算使用效率高:在有限預算下可獲得較高保額保障
  3. 適合階段性規劃:配合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做調整

定期癌症險保障期間有限,因此,在選擇定期癌症險時,應審慎評估自身長期保障需求,避免出現保障斷層。

立即預約 免費諮詢

癌症險

如何評估自身需求與選擇適合的癌症險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癌症險,需要綜合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家族史、經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了解核保重點與常見誤區,也能幫助您順利獲得所需保障。本節將帶您掌握癌症險選購的關鍵評估方法,做出符合個人需求的決定。

癌症險核保重點與注意事項

投保癌症險時,保險公司會特別關注與癌症風險相關的健康因素。以下是核保過程中的重點事項與常見注意事項:

核保重點項目:

  1. 既往病史:過去是否有任何癌前病變或疑似癌症的診斷
  2. 家族病史:直系親屬是否有癌症病史,特別是一等親內的癌症發生情況
  3. 體檢異常:近期體檢中是否有異常指標,如腫瘤等
  4. 生活習慣:吸菸、飲酒等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習慣
  5. 職業因素:是否從事高風險職業

投保時需特別注意的事項包括:

等待期設定:大多數癌症險設有90天的等待期,投保後90天內確診癌症不予理賠,這是為防止帶病投保。

告知義務:隱瞞實情可能導致日後理賠被拒,甚至保單無效。若有輕微健康問題,與其隱瞞,不如誠實告知並接受可能的加費或除外責任條款。

年齡限制:癌症險通常有投保年齡上限,多數產品為60或65歲。年齡越高,核保越嚴格,保費也越高。建議在年輕時及早規劃。

既往症排除:若有某些前期病變,保險公司可能會針對特定部位設定除外責任或延長等待期。例如,有乳房纖維囊腫者,乳癌保障可能會受限。

分級理賠條款:詳細了解保單中對初期、輕度、重度癌症的定義與理賠比例,確保符合個人保障需求。

保費豁免:多數定期癌症險提供保費豁免功能,通常在確診重度癌症後即可免繳剩餘保費,這項功能能在罹患癌症收入中斷時減輕經濟負擔。

投保癌症險最佳時機是在健康狀況良好時,若有輕微健康問題,建議先積極處理並穩定一段時間後再申請投保,以提高獲得完整保障的機會。

結論

癌症險是面對癌症高發風險與龐大治療費用的重要防線,提供從確診到治療全過程的經濟支援。

透過了解癌症險的基本定義、各類型特點,您能更明確自己的保障需求。在選擇時,應根據年齡、家族史、經濟能力等因素綜合評估,並注意核保重點和常見誤區。

無論您選擇哪種類型的保險,重要的是根據個人情況做出符合需求的決定。保險規劃是個人健康風險管理的一部分,應搭配整體生活規劃與其他保障方式,建立適合自己的健康防護網。

立即預約 免費諮詢

 

常見問題FAQ

Q1: 癌症險要買嗎?如果已經有醫療險和重大疾病險是否還需要?

A:癌症險對初期癌症的保障、理賠條件的寬鬆程度以及針對癌症特殊治療的給付項目,都是其他保險無法完全替代的。因此應根據個人需求和預算考量,詢問保險專員以提供合適於您的參考建議。

Q2: 投保癌症險的最佳年齡是幾歲?晚一點投保划算嗎?

A: 越早投保癌症險,通過核保的機率更高。雖然年輕時罹患癌症的機率較低,但保險的目的正是為低機率但高損失的風險做準備。

Q3: 癌症險有哪些常見的除外責任?

A: 癌症險常見的除外責任包括等待期內診斷的癌症、投保前已有的癌前病變或癌症。此外,部分保單可能會針對核保時已知的健康問題設定特定部位的除外責任。投保前應詳細閱讀保單條款中的除外責任部分。

Q4: 罹患癌症後,還能投保癌症險嗎?

A: 已罹患癌症的人士投保癌症險較為困難,多數保險公司會拒保或設定嚴格限制。建議尋求專業保險顧問協助,了解市場上適合癌症康復者的保險選項。

立即預約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