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治理 TCFD

氣候治理及策略
依循主管機關政策,緊隨國內外氣候風險管理發展趨勢的脈動,以「行動」為核心,從倡議、承諾到時建,在氣候風險管理的道路上,建立一道道重要的里程碑,期許透過永續金融行動,與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共同實現永續環境的願景。 有鑑於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逐年加劇,凱基人壽一方面採取減碳行動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規劃相關的調適作為以減緩氣候變遷對自身營運可能帶來的影響。除了進一步優化現行的氣候風險管理架構,並擴大情境分析應用的場景及對象,以更完整評估潛在的氣候風險。此外,凱基人壽導入「保險服務碳足跡盤查」,為日後自身營運減碳規畫,建立可供依循的基準線。
TCFD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投資組合氣候相關風險
評估投資對象可能因氣候法規變動、碳費徵收、新興或低碳技術成熟等因素,使得投資對象營運成本增加;或 是因市場需求改變、社會大眾觀念提升,使得投資對象營收下降,進而影響該公司之獲利能力,導致本公司投資收益減少。
另外,針對位於高氣候風險地區(如易受淹水災害之地區) 之不動產投資,亦可能因氣候災害事件使資產價值受損,影響本公司資產減損損失增加或未來處分時收益減少。
人壽保險商品氣候相關風險
針對人壽保險商品,國際間評估因實體風險影響的時間及範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故仍屬潛在具不確定性之風險。未來將持續關注主管機關法規或市場變化,評估氣候變遷所帶來之極端氣候災害事件是否有可能造成保戶人身安全或健康之危害,使醫療或壽險理賠支出上升,進而增加公司理賠成本。
營運活動氣候相關風險
評估營運活動也可能面臨氣候相關法規風險,隨著國內碳費徵收政策發展,可能使得公司營運據點之營運支出成本增加。另外,若內勤營運據點位於高氣候風險地區,極端氣候災害事件可能造成公司營運中斷、營運據點或設備受損, 進而導致營運成本及修繕費用增加。
供應商氣候相關風險
供應商主要面臨之氣候相關風險為實體風險,若供應商之營運總部、據點或廠房位於高氣候風險地區,可能因氣候災害事件受損而影響其供貨能力,導致本公司負擔額外採購損失。
實體風險衡量

使用財團法人金 融聯合徵信中心 (JCIC) 之「金融業氣候實體風險資訊整合平台」氣候圖資評估氣候實體風險。以淹水危害度及脆弱度為指標,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SSP1-2.6 及 SSP5-8.5 兩種情境下,分析 2050 年本公司營運據點、自有不動產、投資性不動產與2030年供應商之風險等級及不動產潛在價值損失。

低排放情境 SSP1-2.6
說明 假設全球試圖達到永續目標但進展緩慢,對應本世紀末升溫約莫 2 °C
極高排放情境 SSP5-8.5
說明 假設幾乎沒有氣候政策下的排放情境,對應本世紀末升溫超過 4 °C

I.投資性不動產

為評估氣候災害對凱基人壽投資性不動產之衝擊程度,針對本公司 42 筆投資性不動產,依據行政區、所在樓層、建物類型及調適措施等,分析其脆弱度及危害度,並將 氣候風險敏感度等級區分為 1~5 共 5 個等級呈現,以第 5 級風險最高。

評估結果
整體財務影響程度輕微

2024年投資性不動產實體風險分析結果,在經調適措施 後,於 SSP1-2.6 與 SSP5-8.5 兩情境結果相同,且無位於第 5 級氣候風險敏感度等級投資案件。評估投資性不 動產潛在價值損失期望值占整體投資性不動產價值約為 0.19%,整體財務影響程度輕微。

II.自有不動產

為評估氣候災害對凱基人壽自有不動產之衝擊程度,針對本公司 38 處作為營運據點使用之自有不動產,依據行政區、所在樓層、 建物類型及調適措施等,分析其脆弱度及危害度,並將氣候風險敏感度等級區分為 1~5 共 5 個等級呈現,以第 5 級風險最高。

評估結果
無高氣候敏感度營運據點

2024 年營運據點實體風險分析結果,調適前在 SSP1-2.6 與 SSP5-8.5 情境下,氣候敏感度較高 ( 等級 4 及等級 5) 的營運據點佔比分別為 39% 及 48%。在考量據點所在樓層,以及採取防災管理機制及營運持續計畫等調適措施後,已無高氣候敏感度的營運據點。

III.供應商

為評估氣候災害對凱基人壽供應商之衝擊程度,針對在合約期間內的承租機房類供應商所在地,依據行政區、所在樓層、建物類型及調適措施等,分析其脆弱度及危害度,並將氣候風險敏感度等級區分為 1~5 共 5 個等級呈現,以第 5 級風險最高。

評估結果
氣候敏感度為等級1、氣候災害潛在採購損失約2%

2024 年凱基人壽承租機房類供應商僅一家,調適前在 SSP1-2.6 與 SSP5-8.5 情境下,其氣候敏感度分別為等級 5 及等級 4。在考量樓層以及採取防災管理機制等調適措施後,其氣候敏感度皆下降為等級 1。若因氣候災害事件,而使本公司負擔額外採購損失占整體採購金額占比均為 2%。

轉型風險衡量

針對轉型風險,凱基人壽採用全球主要國家中央銀行及金融監理機關組成的「綠色金融合作網絡體系 (NGFS)」所提供之各國具一致性的氣候情境設定。選定「有序轉型 - Net Zero 2050」、「無序轉型 -Delayed Transition」兩種氣候情境進行情境分析,評估長期公司債投資部位信用風險及長期股權投資部位市場風險受 碳價成本產生之量化影響。

有序轉型(Net Zero 2050)

各國採取積極的氣候政策,為在 2050 年達成淨零目標,逐步加強碳價/稅與其他政策,全球升溫有望控制在 1.5 °C 以內,轉型風險較高。

無序轉型(Delayed Transition)

直至 2030 年達碳排放高峰才加速減碳並仰賴較強的政策以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2 °C。減碳技術較難取得,使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均高於有序轉型情境。


在無序轉型情境下,2030 年前並不會對本公司產生額外預期損失,隨時間推移至 2050 年,氣候預期損失金額占持有資產規模比例為 0.12% 。
在有序轉型情境下,本公司 2030 年氣候預期損失占持有資產規模比例為 0.05%,在 2050 年時,氣候預期損失金額占持有資產規模比例為 0.27%。

轉型風險
風險類型 重大氣候風險描述 對應既有風險 影響面向 財務衝擊或影響 因應措施
政策與法規 為符合國內氣候相關法規、碳費徵收及能源政策等要求,並滿足利害關係人之期待,增加購買綠電、汰換營運設備等低碳轉型規劃,導致成本營運費用增加 作業風險 營運面 短期-低度
中期-中度
長期-中度
  1. 內外勤單位營運規劃碳排放減量計畫
  2. 汰換老舊效能不佳設備,縮短耗能設備啟閉時間,新系統將優先採用虛擬化主機及省電設備,精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3. 擴大執行減碳及環保永續相關之倡議
  4. 持續採購綠電
政策與法規 國內外氣候相關法規倡議、碳費/碳稅/碳交易價格等對企業永續相關的要求增加,導致投資標的公司經營成本增加,影響該公司之獲利能力,導致本公司投資收益減少 市場風險
信用風險
投資面 短期-低度
中期-低度
長期-低度
  1. 投資前使用 ESG 及較高氣候風險檢核事項表進行投資前評估,並辨識是否屬於本集團高碳排產業
  2. 遵循金控母公司「永續金融承諾」逐步減少燃料煤相關產業、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以及其他高碳排產業之投、融資部位。
  3. 依循本公司氣候風險胃納管理機制,及集團高碳產業篩選標準,配合訂定氣候風險胃納指標與目標,定期監控氣候風險胃納指標。
  4. 依循集團高碳產業篩選標準,計算投資組合中各產業別投資總額、總碳排量,以分析投資部位中的高碳排產業,綜合考量各產業投資比重,作為後續部位調整之依據。
實體風險
風險類型 重大氣候風險描述 對應既有風險 影響面向 財務衝擊或影響 因應措施
長期性 持續性的氣候條件變化,如:長期溫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及風雨量分布不均等,可能導致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及強度增加, 進而造成營運、供應鏈中斷或資產價值減損等負面影響;同時導致用電量及用水量上升,造成營業、資訊設備維護成本及清潔費等成本費用增加。 作業風險 供應鏈 短期-低度
中期-低度
長期-低度
  1. 為避免供應中斷,原廠廠商皆規劃在不同區域或不同國家設立生產據點,供應鏈中斷機率低。
  2. 與供應商議合,鼓勵其依據所辨識之氣候變遷風險,建立風險管理制度,以妥善控管及減緩氣候變遷風險可能造成之衝擊。
  3. 維持與適時調整營運持續管理機制(BCM),定期演練備援與復原計畫,建立合格廠商資料庫。
立即性 隨著風災、乾旱、強降雨等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及嚴重程度提升,可能導致投資性不動產、投融資對象營運中斷, 致投融資組合資產價值降低,造成獲利能力降低。 市場風險
信用風險
投資面 短期-低度
中期-低度
長期-低度
  1. 使用 ESG 及較高氣候風險檢核事項表,或考量潛在投資公司所在地的氣候及可能遇到的極端氣候風險,進行投資前評估。
  2. 評估購置投資性不動產前,應於投資評估報告中評估該不動產之實體風險,並研擬因應措施。
  3. 依循本公司氣候風險問卷納管管理機制,訂定氣候風險胃納指標與目標,並定期監控。
  4. 參考每年 TCFD 分析結果,針對位於高氣候風險地區的投資性不動產,檢視是否建置調適措施如防水閘門、沙包、抽水馬達、緊急避難措施等。
轉型風險
策略 指標 短期目標 中期目標 長期目標
投資標的議合 對上市櫃公司採取議合行動,鼓勵推動訂定淨零或轉型政策
  • 上市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之投資價值 31.84% 設定 SBT 目標
  • 100% 參加股東會及行使投票權
  • 2029 年上市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之投資價值 49.7% 設定 SBT 目標
  • 100% 參加股東會及行使投票權
減少高碳產業曝險 高碳產業投融比低於 24.5%
落實去碳化承諾與路徑
  • 高碳產業投融比低於 24.5%
  • 依金控「永續金融承諾」所列時程,逐步停止對燃料煤及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投資
投資組合減碳 SBT 減碳目標
  • 發電專案投融資每百萬瓦時發電量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下降28.54%
  • 發電專案投融資每百萬瓦時發電量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下降63.00%
減碳營運管理 依循 SBT 科學減量目標,執行內外勤單位營運碳排放減量
  • 持續辦理內外勤據點 ISO 14064-1 查證,覆蓋率 100%
  •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持續取得總部大樓、敦北大樓外部驗證
  • 執行內外勤單位營運碳排放量減量
  • 總部大樓 2024 年成為碳中和綠色大樓,預計 2025 年第三季取得第三方認證
  • 以 2022 年為基準年,2030 年範疇一+範疇二之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 42%
實體風險
策略 指標 短期目標 中期目標 長期目標
不動產投資氣候曝險管理
  • 新不動產投資標的評估項目 100% 納入實體風險評估
  • 目標調適後高風險件數比例持續降低
  • 新不動產投資標的評估項目須 100% 納入實體風險評估
  • 調適後高風險件數比例低於 5%
  • 新不動產投資標的評估項目須 100% 納入實體風險評估
  • 調適後高風險件數比例低於 4%
  • 新不動產投資標的評估項目須 100% 納入實體風險評估
  • 調適後高風險件數比例低於 3%
永續供應鏈管理
  • 落實供應商 ESG 盡職調查
  • 完成主要供應商人權風險及 ESG 盡職調查表
  • 與供應商分享永續管理相關議題
IFRS S2/TCFD
  • 執行「IFRS 永續揭露準則」接軌準備
  • 持續完善氣候風險情境分析方法論
  • 導入雙重重大性原則,持續優化永續資訊揭露
  • 強化氣候相關機會鑑別以及相應管理策略
  • 優化情境分析工具評估轉型風險對財務影響
  • 完成「IFRS S1/S2 氣候相關資訊揭露要求」接軌準備,並依揭露要求,發布氣候相關資訊
  • 持續完善氣候風險情境分析方法論
氣候相關機會
策略 指標 短期目標 中期目標 長期目標
低碳轉型
  • 增加持有綠色或永續投資部位
  • 保險數位化服務
  • 綠色或永續投資部位較 2022 年底增加 15%
  • 電子(化)保單率:較 2024 年成長 2%
  • 推動無紙化行政流程,含 E-notice 電子通知單/電子化通知,用紙節省量年成長率 5%
  • 綠色或永續投資部位,與 2022 年相比,中期增加 25%,長期增加 35%
  • 電子(化)保單率:年成長 2%
  • 推動無紙化行政流程,含 E-notice 電子通知單/電子化通知,用紙節省量年成長率 5%